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一
男人的肩膀担着一片天,这片天,叫作承诺。
他是一位上过战场的铁血军人,亦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承诺的男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是同乡是战友,宛若兄弟,战争前夕,将各自父母托付给彼此,一个口头承诺,用一生来履行。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战友牺牲,他毅然决然照顾着失去儿子的二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充实的是心灵,他获得的是超越亲情的温暖。他从没想过放弃老人,他只是努力让老人过得更好。
在他事业小成,老人安康,全家其乐融融之时,一道晴天霹雳,划破了这宁静的一切,老人的二儿子,战友的亲兄弟,意外身亡,两位相继离世的战友,竟是亲兄弟,上天开了个玩笑,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玩笑。祸不单行,两位儿子的逝去,让孤苦无依的老人宛如遭了一击重锤,精神彻底崩溃,长年辛苦劳作遗下的暗疾一下子爆发出来,新病旧病加身,老人的身体也虚弱不堪,老人的世界破碎了。他知道一切安慰在丧子之痛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所能做的只有用行动来修补老人支离破碎的世界。一个真正的男人不会让承诺变成敷衍和谎言。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不是子女。但他用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是绝对。他的肩上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亲生父母,岳父岳母,战友父母,妻子儿女,四个家庭,他必须要承担这一切,因为他是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一个家甚至一个国的顶梁柱。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所以上天也没有抛弃他。他坚守承诺,所以他不会被压垮。他撑起了一片天,但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他是家中后辈的榜样,更是社会上所有人的榜样,我们已不再稚嫩,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或许曾把承诺当作戏言,但那只是不成熟的我们,如今,逐渐长大的我们,也应该担起那片叫作承诺的天。他所带动的家风,影响的是不仅仅只是一个家的人,也同样带动着我们,他影响的是一个国家。
承诺不是法律上的约束,也不是道德上的规范,只是一个男人应该也必须担起的天。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二
今天,我盼望已久,因为今天是20xx年2月23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开学典礼过后,伊老师组织我们看《新春第一课》,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节目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实践社会主交核心价值观。
“爱国”这两个平凡的字眼,人人的口中都不停地说着,可究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使我想起了赵一曼。赵一曼在家中排行老七,深受父母宠爱。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几次战争,激起了她抗日的决心,于是,她考取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军人。可就在一次抗战中,她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为了获得情报,残忍地折磨她,用鞭子抽打她本就在流血的伤口,用竹签扎她的手,可她就像个钢铁巨人,一声不吭,无所畏惧,一丝线索也没有透露给敌人。最后,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她枪毙了,枪响时她大义凛然地唱着国歌倒在了血泊中。
付先根与李原成就更让我热泪盈眶心绪难平了。他们俩是勾户搭背的兄弟,他们有约:要是对方死了,自己要照顾对方的父母一辈子。后来付先根光荣牺牲了,李原成遵守约定,一诺千金,细心照顾付先根的父母,如同照顾自己的父母。友谊的力量多伟大呀!
我相信,我能做到!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三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关于留守儿童的生活,看了他们的生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相比差的太远了。它也让我认识了燕爽姐妹、陈佳妮、余文灏等一些留守儿童,虽然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相差很远,但他们却比我们坚强多了。他们用坚强笑对生活,而我们却常用哭来表达各种不满,这是多么大的差别啊!
上学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陈佳妮平常上学都要坐40几分钟的车,还要走十几分钟的泥泞小路。而我们就住在学校四周,坐车就能到达校门口,或者是父母亲用车直接送到学校。她却一次都没有迟到过,而我们有的同学却是经常打了上课铃后才走进教室。与他们相比,真让我感觉到羞愧呀!
区里的宋书记经常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无疑是帮助他们的一位爱心之士。我们也应该要像宋书记一样,时时去关心和帮助他们,给他们来自社会的一丝温暖!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的内心是伟大的,承受的痛苦也是巨大的,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四
小时的她,为不能读书而深深困扰;青年的她,为维护女性人权贡献了一份力量;长大的她,更是将满腔热血投入到了革命当中。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她英勇地牺牲了,但在二十一年后,她却深深地铭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而赵一曼临行前在囚车中写的家书,一封迟到了二十一年才重见光明的家书,替她解释了一切。作为一名母亲,她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给予孩子教育。原来,她最想教给孩子的就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坚定不渝的意志与顽强不屈的品质。尽管她无法像普通母亲一样伴随孩子成长,但她的一言一行,却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科书。
“身教大于言教”,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或许很多人都明白,但真的有太多人都从未实践过。父母、老师、教育工作者,也许很多人都在为孩子的教育而苦恼。但殊不知,言语的力量有时真的比不过行动。一万句金玉良言或许会换来一万声反驳,但一个正确的动作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请挺直腰背,虎父无犬子,但犬父却注定没有虎子,你要证明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实践!
最后,请让我对伟大的母亲——赵一曼致敬!愿您不屈而坚贞的灵魂在熊熊烈火中永存!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五
故事中有一个人,她让我很感动,是一名高中生,叫黄露露,她是一个单亲孩子,母亲因为一次意外瘫痪在床,因为长时间躺在床上,生了褥疮,她担负起了生活和学习的重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压力下面,她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带上母亲去上学。在中午同学们休息时,她一个人小跑回家,给母亲换药,这样看是平常的事情,一般的护士只要二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她却需要半个小时。她如此的孝心,使我深受感动。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我的偶像——奥运冠军赵云蕾。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打羽毛球也是一样,看着赵云蕾象一只燕子敏捷的穿梭于羽毛球场之间,背后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赵云蕾的父母都是从事运动的,她仿佛也继承了这样的基因——比别人更能吃苦。终于,她进入省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注定要和羽毛球在一起了。她坚持不懈的汗水、泪水,终于迎来最大的收获——奥运金牌。
这三个人,用她们的行动,诠释了孝心、爱心和毅力,这怎能让我不佩服?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六
看了《新春第一课》,我想起今年春晚里的一句话: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其实,作为一个公民而言,这种事可做可不做,不扶不会坐牢,但为什么会扶,怎么就有那种扶的冲动,应该是骨子里那种流传千年的血液中夹杂的传承使然。
几个人里面,“高振宁”刚开始并没让我觉得很感动,老北京人意味着有好的福利,有好的生活环境,一个月两百于大多数人说破天也就一个星期的生活。后来才知道,人家还给其他地方的孩子捐钱,再者,虽说是在北京,但物价高,生活自然很拮据。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要是任何事物都冠之以数字的话,不仅寒了别人的心,还脏了自己的嘴。无私本就是现在仅存几个之一的中国传统,在这里我若是加上一些大加赞许的言辞自然可以,可“高振宁”没这么想过,我也就不这么做了。正是有:莫提春风暖人间,休叹梅花染泥阡。雨露千丝今少有,一滴还道一滴甜。
现在的中国可以少很多人才,可以少很多钱,但我担心的是某天中国人忘了自己还是中国人。要说袁裕校干了多么感人的事么?没有。干了为国增光的事么?也没有。于我看来,他只是在做一些本分的事——现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感已经很薄弱了,唯有真凭实据才能记下万分之一的沧桑,再从中分出千分之一微微打动五千年之后的历史,说到底,我是心寒的。普通人玩收藏是自己藏着玩,但袁裕校是有一种本初的使命感,历史有必要被记住,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是不会忘了路上蹩了脚的坎儿的。写下来的路叫书,收集下来的路叫传承。
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不比别人少,不比别人差,上面的人展现了这种习惯,其实他们仍旧平凡,我们便是有些堕落了。千百年的风雨里,这种值得可歌可泣的东西实质上谁都可以做到,唯独的,我们需要踏实的传承。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伴着响亮的鞭炮声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在寒假期间,我们展开了“寻找家风、家训”的活动。在开学后,学校展开了观看《新春第一课》的活动。而本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就是寻找家风、家训。
年过花甲的湖北老人罗必炎有八个父母。老人对其八个父母的孝顺是这里的一段佳话。其实这位老人的身世并不平常。
在老人刚满100天的时候,父母就因感情不顺而离了婚。这使老人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他甚至一度的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父母分别重新组建了家庭,这种多余感让他感到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成年后就当了上门女婿。当他自己组建了家庭后,他也渐渐理解了父母,原谅了父母。(投稿 )
想通后的罗必炎老人变得十分孝顺,对自己的八个父母也能孝顺就尽力孝顺,他的孝顺十分让人感动。村中的一首打油诗甚至这样说罗必炎老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吃就开口,第二天就到手。”我不禁为老人不计前嫌的气度感到叹为观止,也为老人的孝顺感到感动。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罗必炎老人的家风是:感恩、友善,我家的家风是:勇于承担,敢为人先。我将将家风家训在我身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