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绿皮书观后感400字7篇(模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一

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二

趁着中午午休的空档,和好友跑去影院看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green book)。出了影院,似乎还沉浸在雪利博士的笑容当中,莫名还觉得他有点帅。这是一部黑人题材的电影,种族歧视便是它的标签。前些年看《当幸福来敲门》看得我热泪盈眶,《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黑人瑞德的形象也是深入我心,所以对于看《绿皮书》我还是心怀期待的。

好在,不会太失望。雪利博士的出场,相当惊艳,托尼形容他是个酋长,金灿灿的服装加上金灿灿的挂件,配上高大豪华的座椅,的确有着一城为王的风范。但他也仅是他自己音乐世界里的统治者,在那个房间里,他是王,一个孤单的王。出了房间,他是西装革履、举止优雅的绅士,是永不能改变肤色的黑人。一路向南,他所有得体的举止、得体的语言、得体的穿着都是他让人质疑的对象。

在路上的一个农场,所有跟他同肤色的人在烈日的炙烤下,用锄头翻着已经干裂的土地,他们看着他,他看着他们,一场巨大的波澜壮阔的内心戏码已经上演。

在仅供黑人居住的旅馆,跟他同肤色的人喊他帮忙,并被嘲笑穿着管家的制服;在小镇上的一家高级服装店,店主并不愿意他的衣服卖给黑色肤色的人;在俱乐部,被人欺负挨揍已是他见惯不怪的场景;即便是在大雨滂沱的晚上,警察也可以呵斥他下车接受盘问;甚至是为人演出,却不让进厕所和餐厅。但是他依旧跟托尼说,你永远不能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取胜。

在那场倾盆大雨中,雪利博士眼含热泪喊出的那一句,我不够黑,也不够白,还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这就像一句灵魂的拷问,直逼观影者的心灵。对于他的遭遇,我们感同身受,但是真的也处于那种境遇,我们会做什么呢?以沉默,以泪水,以同情,也或许都不是答案。

永远都是在钢琴表演后职业微笑的雪利博士,到后来发自内心的微笑,才发现,原来真诚,有着击垮一切的力量。尤其是在橘鸟俱乐部,当只弹斯坦威钢琴的雪利博士,走向了一架老式钢琴,全民共舞,是音乐的力量,也是人性的温暖,这或许是雪利博士自出生之后,最肆意飞扬的一次大笑吧。

再来看托尼。托尼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却因为收入问题,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有色眼镜,给雪利博士开车。他心有城府却又大开大合,他守住底线也经得起别人的托付,你看他教雪利博士吃炸鸡,简直就是kfc最好的广告,雪利博士仿佛一个大家闺秀似的去撕咬鸡腿、往窗户外面丢鸡骨头的场景再现了两个人的调皮可爱。托尼从一开始只为每周125美元干活,到后来多番为他两肋插刀,再到后来回家团圆和家人过圣诞节时的莫名安静,都是友谊升温的见证。影片中,除了托尼所表现出来的温暖之外,回家过圣诞节的路上,警察提醒后车车胎瘪了也是剧中一个温暖的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带着一样的面具;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像想象中那么糟糕。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迈出第一步。而往往,迈出了第一步,就让后面的路有了转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值得一看。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三

自从尝鲜到百度网盘下载好的片子可以实现免费快速播放,我就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看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觉得看懂剧情就行了,而且这样更“高效”(当然是节省时间呀)。

你可能猜到了,会有但是。是的,绿皮书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会影响观感和体验。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观看完了1个半小时多的电影,而且毫无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华洋溢的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暂时下岗的意大利白人从互相排斥到成为好友的故事。

电影所处的大背景是美国种族隔离时期。小背景是黑人音乐家因为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机。意大利白人lip因为超高的人脉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变好,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各种不公。电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受到尊重,一下台就会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绿皮书greenbook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馆、酒吧。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四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绿皮书》,剧情使我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白人托尼因为酒吧封停失业了,无奈之下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一路上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

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唐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开车一直南下,从城市至农村随地点的不断转移,而歧视黑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就越来越重要。与其说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说是社会歧视黑人的一种表现。

里面的内容让人无奈,但又充满着善意。上面标注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馆,可以进食的餐厅,可以购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体现了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这本书俨然像部严肃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进高档的旅馆,只配住进脏乱差的旅店。对白人而言,黑人唐谢利只是一个可以消遣娱乐的工具。从他离开琴凳那刻开始,一切的掌声与赞美与他无关,他只不过是个“低贱的老黑”。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是个悲惨的故事?其实不尽然,其中也充满着温馨与快乐。

在南下的旅途中,托尼渐渐被唐的才华所吸引,更了解了唐的不同,喜欢思考,追求平等。

发光的灵魂不会因为皮肤的颜色而失去光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托尼对唐来说是带给他温馨,那唐带给他的则是思想的一次洗礼。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诺问秦风的一句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一折便立了起来,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来位高权重,有的人生来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这么重要吗?更重要的应是精神与内在。

再华丽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财产也败落的一天,只有内在与精神可以永存。

我庆幸我生长在一个生而平等的国家,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压迫,一切梦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实现!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五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六

窗外下着小雨,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绿皮书》,看完电影整个内心非常地平静,感觉自己也被治愈了。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点时间看一个电影。

记得很久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秋招的面试,面试官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经理,于是我问他最喜欢的营销类书籍是什么,他说,我很少看书,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人生的感觉。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故事的主要脉络很简单,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为什么强调了黑人和白人呢,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界60年代,种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现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应付人际关系,博士雪利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优雅和涵养。旅途开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绿皮书》——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许托尼多讲话,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偷东西,不许他乱扔垃圾。一开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来听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开始教托尼写情书,教他忍耐有礼貌,托尼也帮助雪利走出监狱困境,帮助他减少了内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开始的雪利总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雪利已经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拒绝了演出,来到了黑人专属的酒吧放飞了自我。

电影一直在做反差对比,突出了当时的整个大环境。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两位男主之间的和解,还有他们内心与自我的和解。看完电影我非常地宁静,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纳和解了。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七

在周六,妈妈带我看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名叫《绿皮书》。看完它让我感受很深。

故事发生在一个“端着”的雇主:黑人爵士钢琴家唐·雪利和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及时处理麻烦的员工:托尼·利普之间。他们要去美国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还有两位提琴家。他们一行四人在这个演出之旅里面发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欢就是唐·雪利和两位提琴家的演奏,他们的三重奏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音乐了,简直可以形容是我听过的最顶级的音乐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看噢!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事情就是当时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钢琴家唐·雪利面对事情的体面和周到,细心,隐忍,无论当时白人怎么拒绝和歧视他,他都会隐忍下来,不会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人。后来,他们的演出顺利完成了,因为托尼·利普要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圣诞节,由于长途驾驶,他非常疲劳但他又着急。钢琴家为了这位好朋友,亲自驾车让托尼在车里好好休息。钢琴家雪利是独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欢度圣诞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托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槟来到托尼的家,这时我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人与人之 间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欢度圣诞节!太棒了!

下面我来讲一下片中的趣事吧!托尼在陪伴钢琴家出门前,托尼的妻子交代托尼要经常给她写信,于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发前,托尼都会边吃早餐边写信,饼干碎和饮料常掉到信纸上,人物特点与性格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直到一个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问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托尼答道。然后唐·雪利拿起他写的信看了一下,一读就说:“你写的是流水账啊!dear写成鹿的意思啦,来!让我教你写一些有诗情画意的信吧!”当托尼妻子收到了这些信的时候,她开心得与家人分享她的快乐。最后在唐·雪利和托尼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一天托尼和往常一样写信,唐·雪利拿过托尼的信看了一下,什么都没说,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也是我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区住的小东,他买了好多东西,看他提着重重的东西,我马上跟他说:“我帮你一起拿吧。”他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它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平等,这样大家都会有和谐的生活。

推荐阅读:

  最新遗愿清单观后感100字 遗愿清单观后感500字七篇(实用)

  最新少年的你观后感400字 少年的你观后感200字左右十四篇(精选)

  最新大学生思政课疫情防控观后感 大学生思政课抗疫优质(九篇)

  2025年流浪地球观后感100字汇总(10篇)

  最新《狗十三》观后感600字3篇(优秀)

  看杨善洲电影观后感500字(5篇)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