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看完表演的观后感500字(实用5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看完表演的观后感一
春节联欢晚会,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美丽得小彩旗旋转了整整四个小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有点残忍。这是今年春晚中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的细节。
小品虽然少了,但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在小品《扶不扶》里,一骑自行车的路人经过时,被请求帮助,他的那一句台词:“哥之前扶过三儿,哥之前开的是宝马”令人忍俊不禁却似乎又有很多感触。
每个国家都有共同的象征符号和凝聚力,每个人亦如此,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不盲从,不雷同!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20_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落幕。
春晚,年年让人期盼,年年让人感慨不已!
看完表演的观后感二
“海洋世界”,记得幼儿园那时候,我有去过一次,但那时还小,都不怎么记得当时的情形了。
刚放暑假没几天,老妈就带我来到海洋馆里游玩,结伴同行的还有我的小伙伴们。
我们几个小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第一个项目,“海狮表演”。
进入场地,座位早已经没有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我们几个小孩子,挤进了一个最佳位置,老妈和阿姨她们只能在最外面观看。刚好老妈的手机在我手上,那我就边看边录视频,方便之后观看。
突然广播里说道:“精彩的海狮表演即将开始,请大家观看表演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说着说着,可爱的小海狮和训练老师出场了,一上场,小海狮就兴高采烈地来了一段“海草舞”,别说,还真扭的不错,把现场的我们逗的哈哈大笑。
紧接着小海狮又来了一场鼻顶篮球,尾巴夹排球,这一项考验的就是平衡力,只见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的精准可爱。这时工作人员又拿出了数字卡片,邀请了现场一位小朋友上来出题,一位小妹妹说道:5—1=?小海狮毫不犹豫地刁起数字4的那张卡片出来了,我们惊讶的喊了出来,这也太厉害了吧!
随着现场的一片掌声中,也结束也这场小海狮的完美表演。对了,突然想起来小海狮它也有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威利”!怎么样?是不是超好听!
看完表演的观后感三
今天中午我们和大姑,二姑,三姑,爷爷,还有奶奶,一起去吃饭。我们刚把菜点好,爸爸就问,什么时候上菜!服务员说;十分钟以后,在这十分钟里,我们在室外看了杂技表演。
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一个小伙子拿着鞭子打他的同伴手里拿的报纸,那个人打了好久好久,把报纸打的只剩一小块,就算它是一小块,那小伙子还要打,他打碎了那块报纸而且还没有打到人。
第二个节目是,一个人拿着个花盆在那耍杂技,他把花盆从两个腿的中间扔上去,两个手一举就接上了,他还能用头顶着花盆,我觉得他的头够硬的了,有的时候还把罐子放的脚尖上,腿一抬罐子飞起来,他用头接住罐子。
第三个节目是,拿木瓶子耍杂技。耍杂技的时候拿木瓶子像倒球一样在那玩呢,还拿六个瓶子两个小伙子对着循环扔瓶子。
第四个节目是,有个小伙子拿钢球在那倒球,先倒球然后把球一扔,头上有个刚好钢球大小的橡胶小碗,球一扔就接到那个小碗里。
最后一个节目是飞刀,有一个木头架子,把砍得一半一半的木头放到木头架子上,有个人拿了几把斧子,把斧子一扔就扎到了那块木头上,随后难度增加,另一个人站在木头架子上,还是扔斧子,他要保证不扔到人身上,的确还是没扔到人身上,当时还把我吓了一大跳呢。
节目演完了,我们也回去吃饭了。
看完表演的观后感四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惧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今天文学范儿小编倾情推荐最新看完表演的观后感500字(实用5篇)平台每日免费分享海量学习资料,和工作总结范文,工作计划范文,优秀作文,写作范文技巧内容希望在学习道路上“助一臂之力”。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_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看完表演的观后感五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推荐阅读: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字(12篇)
最新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800字(优秀八篇)
2025年雄关第六集观后感100字优秀(16篇)
2025年八一《阅兵盛典》观后感300字(3篇)
老师好观后感500字左右五篇(通用)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00字四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