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一
“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有许多扣人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增长人的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来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二
我读了很多书,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只有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
上面先是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这话多么富有深奥的道理啊!
三十六计中有空城计、反间计、美人计等众人皆知的著名妙计,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以逸待劳”之计。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命鲍叔牙为大将,率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带着曹刿在长勺与齐军相遇。鲍叔牙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而曹刿却迟迟不动兵,齐军人马疲惫,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鲁军以逸待劳,杀向齐军,齐军大败。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三
孙武说: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武说:走为上是我的最后一计。
孙武说:如果我的三十六计无效,则此题无解。
孙武很聪明,当无计可施,当穷途末路,他给自己留了退路——走。
我们要不要和孙武一样——打不过就跑?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绕路要走曲线,曲线则会偏离目标。“走为上”是一种聪明的逃避,你固然躲开了,但难题依然在原地。
假如在21世纪还抱着战国时代的计策来应付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我想三十六计确实远远不够。而你的选择也许只有“走为上”了。你的困难如果前三十五计解决不了,那么不妨跳过三十六计,想一想还有没有第三十七计?
居里夫妇历经xx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矿物中提取了镭,只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方法有效,他们用的是第三十七计“坚持到底”;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能做的,只是更加疯狂地创作,他用的是第三十八计“扼住命运”;十五岁的子尤经过无数次穿刺手术的锥心痛苦,仍然写出自己十八年人生感受——《谁的青春有我狂》,他用的是第三十九计“创造奇迹”。
孙武发明了三十六计,但并不表明你就不可以去继续创造第三十七、第三十八计……也许只有你逃到无处可逃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三十六计你只用了一计,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多选择,逃避肯定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四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三十六计中有“无中生有”、“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反客为主”等计。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他曾用过一计:空城计。
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故事。意思是诸葛亮兵力不够,他却故意打开城门,把士兵打扮成平民模样,自己在城楼上弹琴。等到司马懿军队到了这里,就起了疑心:“里面肯定有伏兵,我们不能进去,快撤退!”于是,诸葛亮和士兵们就用这个计脱离了危险。
计,是智慧、是才华、是勇敢。会用计的人,是聪明,勇敢的。读了这本书后,我对这些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厉害的“计略”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要学习这些计,并把它用来建设,保卫我们的祖国。为了祖国,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用我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计是什么?计是一种“防身术”,它可以保护你。计是什么?计是一种“麻(ma)醉弹”,它可以迷惑对方。关键看你把它用在哪里。我们要让他保护自己,保护好人,迷惑恶人。惩罚坏人。
《三十六计》真是我国古人智慧、勤劳、勇敢的结晶。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五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课外书———《三十六计全鉴》。
这本书详细诠释和解读了“三十六计”中每个计谋的适用情况及其优势所在,每一计都包括计谋原典、注释、译文、计谋典故、计谋解析及解读六个模块,再现了“三十六计”在现实中的'应用,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读完这本书纠正了我的两个原来认识上的错误。第一,我们经常在写作或谈话时常用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我一直以为是“三十六计中,逃跑是上上策”,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第三十六计就叫“走为上计”呀!第二,我一直认为其中的“走为上计”是逃跑是上上策的意思,其实不然,原来“走为上”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避免硬拼而及时撤离的一种谋略,但是,暂时的撤退绝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胜利。那些稍遇挫折,便丧失信心,望风而逃,这是典型的逃跑主义,不能与“走为上”计相提并论。再联系到今天的我们使我知道,当我们做事情或学习时,不要一味地不加思索的向前冲,要走一段停下来回顾一下,思考一下,下一步要怎么走,才不会在发生错误时没察觉,一错再错。
读了三十六计,我知道了很多,明白了很多。这本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把我认为三十六计只用在军事上的思想开阔到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可使我大大感受到了兵法的神奇。这本书里有一些故事我是读过的,但是我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些是深奥的兵法,现在终于明白了。
“三十六计”不愧是兵法大全,它讲述的不仅仅是用兵的法则,对现在人们处理政治、经济、生活等各类事情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