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课堂观后感一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白茫茫的滑雪场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冲进去玩耍一番。我们换上滑雪服,穿好滑雪装备,像个笨拙的大熊摇摇摆摆地走进雪场。正当我们准备上中级道时,远远地看到两个小家伙从高处窜下来,其中一个身体胖嘟嘟,圆圆的大脸庞上像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框,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啊!另一个则长着灯笼般的大脑袋,小小的'身子,穿着喜气洋洋的红色滑雪服,非常引人注目。我们被他俩萌萌可爱的样子吸引住了,就在这时,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滑到了我们跟前,可惜熊猫来不及刹车,没有站稳,就摔了个大马趴。
我们赶紧过去扶起他,问道:“哎呦呦,你们这也滑得太快了吧!控制不住了吧!没摔着吧?”小熊猫笑哈哈地说:“不好意思,没碰着你们吧?我们要参加20__年的冬奥运,现在正在训练呢。”哦,原来他们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啊!他们正在全力训练备战比赛呢!
我又好奇地问:“你们怎么能滑得这么快啊?有没有诀窍呢?快教教我们吧!”“冰墩墩”和“雪容融”一齐摇头说:“这、这好像没什么诀窍,只能靠日积月累地刻苦训练,就像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样,所以要想取得卓越的成绩,必须踏踏实实地训练,可不能偷懒哦!”
突然“冰墩墩”又想到说:“其实除了刻苦认真,我还真有个小秘密,你看我身上是不是有许多道彩色光环!这可不是一般的光环呀,它融入了5g科技,专门监测我在滑雪过程中的速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训练呢!这次冬奥会还会在许多方面应用它呢,到时你们都能看到5g的神奇之处!”
正当我们聊得热火朝天时,就听到叮铃铃的闹钟催促声,原来是我与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一场梦中偶遇啊!
冬奥课堂观后感二
9月1日,是一个热闹的日子。我们扬起青春的笑脸,背起书包,踏进了期盼已久的温馨的校园。
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在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下,举办了一场群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会《开学第一课》。
今年,正值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我们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认真的接受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
晚饭后,我早早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节目的开始……
《开学第一课》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的形式,更融入名人演讲和游戏互动环节,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
俗话说:“当一个人把痛苦与人分享时,他的痛苦就减少了一半;当一个人把快乐与人分享时,他的快乐就增加了一倍。”一群来自大草原合唱团的孩子们让我深深明白:爱是给予,爱是分享,苍茫的草原上,面对蓝天,白云,青草,牛羊,孩子们学会了用歌声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了解了他们,了解了只有被分享的爱,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爱。
爱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爱和力量的光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5。12汶川地震灾区上,有他们的身影;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他们的身影;中国台湾莫拉克台风的救援工作中,还是有他们的身影……我钦佩他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充满爱。爱是力量!让满载爱心的星星之火,燃遍全世界,让我们手拉手,把这力量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爱是什么?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一间破旧的*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爱是承担!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爱是什么?国旗护卫队的大哥哥们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升旗手是如何炼成的,从*城楼到升旗杆,整整138步,要走的器宇轩昂,就算脚心扎进了钉子也要忍耐坚持,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了吧。不过,我知道,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国家的荣誉。爱是荣耀!正是这崇高的荣誉,让人人的小爱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开学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相信爱会让我们的祖国更美丽,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冬奥课堂观后感三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冬奥课堂观后感四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后,感触很深。
我在节目中看见主持人在大屏幕上亮出了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中的河面上被垃圾、塑料袋、易拉罐等等好多东西覆盖。我想,为什么那些人要往河里乱扔垃圾呢?
主持人还给大家看了一个短片。只见片中的小男孩把没喝完的饮料瓶扔到湖面上了。小男孩看到湖里有鱼,便把面包扔到湖面上去了,也不管鱼想不想吃。小男孩回到家后就去洗手了。可他在打肥皂的时候却不关水,结果浪费了许多的水。小男孩的妈妈叫小男孩去洗菜,可小男孩把菜放在了水龙头下冲洗,还加了一瓶子洗洁精。小男孩浪费了这么多的水,也令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坏习惯。
主持人还展示了两位同学拍摄的视频。第一个描绘了太平河与滹沱河的区别。滹沱河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为淡蓝色,随时可见水面下自由的鱼儿。太平河水面就脏了一些,河堤上也有垃圾。这就是人们不保护水资源的例子。第二个视频里,同学先描绘了高新区漂亮的河道,之后又讲述了一些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方法,有用洗拖把的水冲马桶,用淘米水浇花等等。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发现了很多人都在浪费水资源,没有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的习惯,了解了缺水与水污染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另外我也知道了许多保护水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发现许多人不注意保护水资源,许多山水旅游景点的河流、湖泊,到处飘荡着各种人造垃圾。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浪费水,如洗澡时水量开得很大,大量的水白白流掉了。今后,我一定多加注意节约用水,出去游玩时不往水里乱扔垃圾。
水,对于我们人类至关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随时随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不会因为缺水而苦恼,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冬奥课堂观后感五
9月4日晚,我观看了《20_开学第一课》,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分为“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个篇章,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节目中邀请了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老师登台讲述,秦怡老师不仅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
一封迟来的家书,感动全场。在左太北奶奶抱住爸爸雕像的那一瞬,所有人都动容落泪。在危难之中,对祖国的这份爱,让英雄们忍受分离的伤痛,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与亲人团聚。
“王二小”是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人们通过歌曲和故事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开学第一课》寻访并邀请到“王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老人,在现场为大家还原这个英雄少年的真实面貌,更细致入微地重现“王二小”选择英勇牺牲背后的情感脉络。
《开学第一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精神。作为这一年龄段的组合tfboys,在现场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诵“少年自强宣言”。作为领诵者,他们带领现场的青少年共同发出号召,明确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共同传承抗战的精神财富。
没有那些没有当初的英雄们的热血奋战,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我们应该打心里佩服这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艰苦奋斗的老战士们,在这里我们向你们致敬!你们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英雄。
冬奥课堂观后感六
理想好比一艘小船,而你则是小船的驾驭者,在大海中前行,为了驶向成功的彼岸,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轻言放弃,为了理想,不惜一切的勇往直前。
理想是一盏指明的路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理想是追求迸发出的火花,是指导实干方向的罗盘。正如徐特立所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曾经历过数不清的困难,也唯有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过后,使他们对理想更加向往,立下了坚韧不拔之志。大家都应该知道张海迪这个名字吧!他高位截瘫,倍受病魔煎熬,但他一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人民做贡献,这样的崇高理想鼓舞着她战胜逆境,使她的人生光辉璀璨。
巴斯德曾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生的三大要素,而立志是事业的大门”。“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一远大志向,对于周恩来后来能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疑产生了很大影响。
理想即是力量。有些青年埋怨自身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日的处境,总不至于像伽俐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宗教极性的危险;总不至于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习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了人间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关怀教育下,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艰苦奋斗中屈服,永远象海燕一样,在电闪雷鸣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我们的初衷和希望不会改变,并最终克服障碍,达到预期的目标。
朋友,假如你错过了今日的太阳时流泪了,清不要再错过今夜的星辰。铭记住雪莱的话: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是的,人生好比是生命之船,命运的航船一旦失去目标,怎能不在大海中_呢。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谱写出优美动人的乐章。
记住,平凡人因有理想而伟大。相信吧,路—属于有理想的人;路—在我们脚下延伸。
冬奥课堂观后感七
国旗,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字眼,从小父母便将它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它记载着华夏子孙五千年的风和雨,凝结着中华人民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表达着我们龙的传人对祖国的崇高敬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当我看完这句话,我感到十分羞愧,霎时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记得刚上学时,辅导员老师郑重的跟我们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它象征着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员,而少先队的前身就是劳动童子团,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所以你们要把他们看作心目中的榜样,学习他们,只要带上这红领巾,你就要爱惜它,尊敬它,珍惜现在的生活.”那时我兴奋不已,天天盼着能带上红领巾,所以争取做到最好.如愿以偿,我第一批加入光荣的少先队.每天我都要认认真真地把它系在脖子上,保持它的整洁,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没有入队的同学们总是羡慕地看着我的红领巾,我十分得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升上了二年级,所有的同学们都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我不再得意,他们也不在羡慕我,我们之间没有了差别,每个人都一样了,所以一些同学们也不再爱惜红领巾,他们认为,只要到年龄,就一定会有红领巾,红领巾不在特殊.上体育课,热了把它取下来擦汗;下课做游戏,用它来蒙住眼睛;觉得无聊时,用它扎在头发上饰演小红帽;甚至打扫卫生,拿它来当抹布.(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了,我十分高兴.)
在国外,华人华侨们每当看见国旗,便会庄严肃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表情严肃.而在我们国内…….
庄严的国歌响起来了,望着主席台上的国旗冉冉升起,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仿佛我就在1949年的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的现场,而那面国旗便是那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虽然我是这么想的,但我向四周瞟了一眼,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同学们在说话,在唱歌,在打架,在发呆,在沉思,在打哈趄,动作千奇百态,不胜列举,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我不得不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时中国人,在升国旗时动作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
国旗,我心中的旗,请原谅我们的'不敬,我们会长大,会为您争气!
冬奥课堂观后感八
新学期开学了,全国上下都关注教育部直发的《开学第一课》。学校下达通知,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这重要的一课。
等看完这个《开学第一课》时,已经快11点了,一直坚持看完,看完就一头扎在床上睡着了。这样的状态是我不喜欢,原本应该是一起看完了,两个人交流一下的。可是时间实在是太晚了——由此,我也想建议一下,这个开学第一课能不能八点开演,或者就不要下命令通知,看直播了,等到第二天看转播也行啊。孩子都是认真的,老师通知1日晚上九点开始观看,他就不折不扣,想让他看转播也不行。
开场一曲吴磊演唱的《梦想开始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点燃*,“学校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开始放飞梦想。开学第一课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帷幕,董卿与撒贝宁两位名主持闪亮登场。这两位一出现,让这开学第一课变得隆重而大气起来了。当董卿宣布这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后,精彩一课的内容便慢慢地呈现在了每一个学生与观众面前。大家一起开始聆听前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生的故事,一起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感受属于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骄傲和自信,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中华文化的求知渴望。
中华民族究竟有怎样的骄傲?我们和主持人一起从“字以溯源”开始感知。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或许都有一个故事,这也许是汉字与世界上的其它文字的本质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讲述致力于研究汉字六十余年的故事,追根溯源,鉴古塑今,带领我们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文字的起源与变化,从而让学生知道:只有更好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接着当“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讲述他痴迷于汉字的故事时,相信你会与我同样震撼。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汉字有着如此巨大的热情,几十年倾尽家财、不遗余力地研究与传播汉字,在此期间遇到了那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他的故事感动着我,也许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每一位中国人都该清醒,本该中华儿女做的事情却让一个外国人做了,坐在电视机前,让人汗颜。若我们国人多一些对中华文化如此痴迷的人,我们的文化没有什么理由不辉煌灿烂。
“字以溯源”为我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想如今,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出去”,并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骄傲所在,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