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文学范儿 > 专业文库 > 2号文库 > 正文

2025年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3篇(实用)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7-11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四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引人猜想

谈话:我有个邻居小明的爸爸下岗了,最近他开了个便民小超市,想请大家帮忙给设计个标价牌,大家能帮这个忙吗?(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条3元,标价牌该怎么填呢?(两种写法引起争论)(板书:2.5=2.50  3=3.00)

把2.5的后面添上一个0大小能不变吗?3=3.00是怎样回事呢?我们能不能作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评析: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为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打开切入口;同时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作出数学的猜想,以此猜想引领全课。]

二、验证猜想

1.教学例1。

谈话:正好我有个问题,可能对这个猜想能起到验证作用。

(1)出示例1:

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谈话:我们看看它能起验证作用吗?0.1米、0.10米、0.100米是不是真的相等呢?

分小组讨论。仍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板书:0.1=0.10=0.100)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比较0.40和0.4的大小。

(2)同桌商量,汇报结论。(板书:0.40=0.4)谈话: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再一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再把这个猜想说不说。

3.看书质疑。

(1)讲述:书上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想,书上把它称为"小数的性质"。(板书:小数的性质)

(2)谈话:看书第117至118页,有疑问或有其他想法提出来。

[评析:以例1、例2作为验证猜想的论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把学生推上学习主人的位置,学生感觉老师与他们不是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经验,使他们通过合作学习,来更全面地认识问题。采取看书质疑,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解释的机会,也给其他学生以进一步提高的思维空间。]

三、运用猜想

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l.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简。

(1)学生自己完成。

(2)为什么203.05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

(3)练习:文学范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5年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3篇(实用),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

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 的应用。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 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评价鼓励。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二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有关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范文,欢迎借鉴!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评价鼓励。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十三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

推荐阅读:

  2025年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十四篇)

  数学广角推理的教学反思简短(十一篇)

  小学篮球教学教案如何写(汇总8篇)

  2025年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和板书设计(16篇)

  2025年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培智数学得数是9的加法教案(优质六篇)

  2025年体育教学工作方案(优质四篇)

相关文章

文学范儿lo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用户投搞发布,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支持IPv6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0989号 辽ICP备2023001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