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一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幼年时患病而失聪失明。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学校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战胜残疾、战胜自我的过程,此书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后来成为许多杂志的撰稿人,并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如《我新生活的世界》等。安妮·莎莉文·麦西去世后,1936年波丽·汤普逊成为她的密友。她先后在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讲,为残疾事业和慈善机构筹集资金。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一、学习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搓捻( )绽开( )惭愧( )小憩( )期期艾艾( )恍然大悟( )
2、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 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不可名状:不可用言语来形容。
3、词语积累。
感慨万分 匆匆忙忙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油然而生
茁壮成长 繁衍预兆 浑身发抖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文中的"我"和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人。
"我"是一位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人。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本文的标题有怎样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的标题有三个含义:一是"爱使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二是指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理解自然。三是指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是什么让作者对求知充满了欲望,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转变的过程。
(答案略)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有关阐述"爱"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好好体会,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本文作者在遇到人生重大困难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这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和其它同学交流。
解析
1、(北京市西城区)文言语句中加红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
a.乃悟前狼假寐(mèi)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yí)
b.人不知而不愠(yùn)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c.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yí)
d.曳屋许许声(yè)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xuán)
【考点】:文言词语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a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遗"是"给予"的意思,应该读wèi。读准字音是正确朗读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中的异读现象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有时一个字,读音不同,词性、词义也不同。一般的说,多音字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读音。
2、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乡邻之生/日蹙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 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考点】:读准句中停顿
【分析】:答案为b项。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很明显b项中的"诗赋"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停顿。
3、解释下列加红词的含义
⑴.未果,寻病终( )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⑶.岁赋其二( ) ⑷.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考点】:古今异义
【分析】: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但在词义上存在着差异,这是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等演变的结果。有些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连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双音节词,这也要加以区别。辨析词语的古今异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⑴."果"在句中的意思是:实现、成为事实。⑵."居" 在句中的意思是:留、停留。⑶."岁"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修饰"赋",译为"每年"。⑷.句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妻子和子女,比现代汉语"妻子"表意范围大。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模式方法】
“引导──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学习课文、探究问题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3、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1、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刁;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2、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3、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理解、关爱、教育
沙莉文老师 “我”
(光明的使者、出 井房散步(好学敏思、坚忍
色的教育艺术家) 不拔、热爱生活)
走进、体验自然
【作业设计】
搜集身边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的事迹,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人物的命运感受比较深。但是对残疾人的生活了解不多,感受不深,虽然老师用小游戏来加深理解,但是还是有待提高。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三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②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凯勒不怕困难、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及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1、教法的运用: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感知法:遵循语文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问题导思法: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诱导的方式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2、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讨论交流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讨论交流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品评积累法:学习中,对精彩的语言进行品评积累,把文章的精华装进大脑变成活材料投入周转,将会终身受用。
3)角色体验法:变换角色,换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利于感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应为现实生活服务。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质的飞跃。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②教师:制作课件,准备阅读材料。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2分钟)以古今中外获得成功的残疾人士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作者,其作用是定向。
导语设计如下: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2、检查预习,达标测评。(3分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完成教学目标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一程序主要针对中差生设计。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快速阅读文章,筛选主要语言信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一体两面的结构特征。这一程序要鼓励、指导学生全员参与。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学生速读课文后先独自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课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哪几件事?
4、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5分钟)此程序在于引导品味、积累语言,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1)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小组合作研讨,课堂交流,学生归结,教师补充,尔后打出课件,展示有关内容。]
2)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批注,品味、积累语言,并自由诵读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
5、归纳小结,过渡迁移。(1分钟)
[打出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出下面的拓展阅读。]
6、延伸拓展,角色体验。(8分钟)此程序目的是扩展学生视野空间,并进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可贵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打出课件,展示阅读材料。欣赏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换位思考,自由发言。]
设问:假如你是潘子洁,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潘子洁,你正在这间教室里和你的老师、同学和作家海伦·凯勒共同探讨生命,请你对远去的父母说说,你将如何对待生命?
7、结束语。(1分钟)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会在现在和未来闪光。
8、布置作业。(1分钟)这一步目的在于“读写结合”,深化课堂教学。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四
1、知识目标: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2、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笔。
3、德育目标:
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1课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你知道有哪些残疾人取得事业成功的事例?
(学生列举)
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据你们了解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半年内学会写信,后来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还一直为盲人基金会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8年6月1日,这位为人类创造了奇迹的人物,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巴,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顽强的生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残疾人成长的足迹。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现在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想一想: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创造奇迹,重塑生命?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同学们默读的时候老师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出生字词,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复述老师的事迹。
2、再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3、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明确:
⑴ 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关于这一点,本文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光明!快给我光明!”
⑵ 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⑶ 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⑷ 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可以说,她虽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5、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并理解“再塑生命”这一标题深刻的含义。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⑴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⑵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⑶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有三天视力的话,首先想长时间地凝视着莎莉文老师的脸。在写这篇文章时文笔优美,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下面我们就以第三部分为例学习它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学生感情诵读课文22~39语段
1、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
“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写几个句子: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
3、你读过的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爱有关,回忆一下,与同学交流。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用爱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重塑他们的生命。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五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a层次)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任务
1、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勾一勾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力争对本文作者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①海伦•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②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搓捻( )觅食 ( )惭愧( )譬如( )
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
迁徙( )繁衍( )期期艾艾( )
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
①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同学们看了课文后作出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 。
(2)老师教我 。
(3)老师教我 。
②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新课。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
4、研读赏析:阅读课文,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 (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5、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 。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 。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 。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 ,这种感觉和体验让
6、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小结:从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三)、巩固拓展
选择朗诵课文第二部分部分段落。
第二课时
(一)、预习热身
预习思考:
①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沙莉文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 的学生。
②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二)、课堂学习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我喜欢文中的——因为——”的形式说话,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喜欢海伦,因为她勤奋好学
喜欢莎利文,因为富有爱心
3、课堂探究:“再塑生命”怎样理解?(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讨论交流: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三)、巩固拓展
1、课外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2、积累资料:
①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②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③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再塑生命》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热身
1、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勾一勾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力争对本文作者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①海伦•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②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搓捻( )觅食 ( )惭愧( )譬如( )
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
迁徙( )繁衍( )期期艾艾( )
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
①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同学们看了课文后作出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②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预习等级:组长签字: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新课。
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
4、研读赏析:阅读课文,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关于这一点,本文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一个洋娃娃,在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在我手掌上拼写“doll”这个词。——对于盲聋哑的海伦,要教她知识,谈何容易啊。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在这里,热爱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洋娃娃为道具,用手指游戏激发海伦的兴趣,让海伦既认识了事物又掌握了文字。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可见老师的教学方法好,教学效果显著。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争执,我摔坏了新洋娃娃,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带我去散步,“散步”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获得最佳的教育契机。来到井房,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的教育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文字的启蒙特别是“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情感,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因为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走出黑暗的希望。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老师让我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更体现出莎莉文老师教学艺术的高超,教学方法的独特,甚至,莎莉文小姐帮助海伦坐到树上,两人在野外就餐。虽然,那次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受到一次惊吓,很难说是莎莉文的巧妙安排,但让海伦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无疑符合莎莉文老师的初衷。因为大自然是生活的根基,人类的依靠。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小结:从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学习等级组长签字:
(三)、巩固拓展
1、选择朗诵课文第二部分部分段落。
第二课时
(一)、预习热身
预习思考:
①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沙莉文老师: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
②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预习等级:组长签字:
(二)、课堂学习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我喜欢文中的——因为——”的形式说话,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喜欢海伦,因为她勤奋好学、身残志坚、聪明睿智、热爱生活…
喜欢莎利文,因为富有爱心,教学艺术高明,善于因势利导…
3、课堂探究:“再塑生命”怎样理解?(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②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4、讨论交流: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再举一二个你自己的老师,(也像莎莉文一样注意教育方式)使你豁然开朗的例子。
(三)、巩固拓展
1、课外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2、积累资料:
①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②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③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学习等级组长签字)
教师综合评价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六
1、认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1、教学重点:
⑴ 理解人物形象;
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⑶ 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分理解内容、赏析语言、情感教育三大块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研讨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说研讨赏析感受、读课文优美句段、写感受疑问,整理成文达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的目的。
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导入部分用屏幕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以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间用屏幕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结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 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1、教师导问:
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小品场景:
《新闻夜班》拍摄现场。
2、表演成员:
学生5人,一人饰盲人、一人饰记者、一人饰摩托车和汽车、一人饰路边摊贩、一人饰消防栓。
3、表演道具:
盲道示意图、摩托车和汽车图样、路边摊贩图样、消防栓图样。
4、剧情:
第一幕:(记者上)记者:(开场白)我市的环城公路已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而道路上盲道的使用情况怎样呢?人们却很少关注,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了一个采访,记者请到一位盲人朋友,(盲人上)请她和记者一起,亲身体验一下,使用盲道是否便利,是否达到的设计时的初衷。好,观众朋友,我们来到了外环的某段道路,我们将一路前行,亲身感受一下。(二人前行)
第二幕:(盲人走到一个集市前,摩托车和汽车堵住了道路,盲人用棍试探)盲人(疑惑地):这是什么?怎么走不通了?记者:啊,这是菜市,我们绕开走吧!(继续前进)
第三幕:(没走多远,路边摊贩一字排开,有些摊贩占住了人行道,盲人又没法走了)盲人(吃惊地):这又怎么了?记者:这是路边的摊贩把路挡住了。(绕开前行)
第四幕:(向前走,来到一个施工遗留下的消防栓前)盲人(惊讶地):这又是什么?记者:一个消防栓。
第五幕:(记者结束采访)记者:盲道,本是人们关爱弱势群体的一种安全方便的设施,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们在享受一己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了呢?
同学们热情的发言中,闪耀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爱心,是冲破黑暗的曙光;爱心,是解除干涸的清泉;爱心,是寒冬里的温暖;爱心,是酷暑里的清风,爱心无价,愿爱心满人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导 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强 扶助弱者
将观后感整理成文。
朗读导入──初读课文;
理解内容──重点研讨;
赏析语言──小品表演;
教师总结,播放歌曲。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七
1、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觅食(m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⑵ 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⑶ 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⑴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领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⑴ 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⑵ 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 b、曼妙 c、奇妙 d、美妙)的梦境中。
⑶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 b、神秘 c、神奇 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5、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⑴ 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⑵ 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⑶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⑷ 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⑴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⑵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⑵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⑴ 率—摔
⑵ 陈—沉 拨—拔
⑶ 振—震 吊—掉 道—到
3、⑴ 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⑵ 喜好的情绪。
⑶ 领会,理解。
4、⑴ a
⑵ d
⑶ c
5、⑵ ⑷ ⑴ ⑶
1、⑴ b
⑵ d
2、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
3、这种眼光是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4、指代“自己干了错事,悔恨莫及,而且两眼浸满了泪水”。
5、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八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任务
1、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勾一勾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力争对本文作者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①海伦•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②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搓捻( )觅食 ( )惭愧( )譬如( )
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
迁徙( )繁衍( )期期艾艾( )
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
①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同学们看了课文后作出概括。
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 。
(2)老师教我 。
(3)老师教我 。
②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新课。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
4、研读赏析:阅读课文,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 (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5、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 。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 。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 。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 ,这种感觉和体验让
6、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小结:从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三)、巩固拓展
选择朗诵课文第二部分部分段落。
第二课时
(一)、预习热身
预习思考:
①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沙莉文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 的学生。
②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二)、课堂学习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我喜欢文中的——因为——”的形式说话,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喜欢海伦,因为她勤奋好学
喜欢莎利文,因为富有爱心
3、课堂探究:“再塑生命”怎样理解?(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讨论交流: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三)、巩固拓展
1、课外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2、积累资料:
①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②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③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九
1、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1、说教法:
借助幻灯片,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爱”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2、具体教学设想:
导入:
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第一步: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第二步: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⑴ 学生演示自己所查询的资料。(学生将资料进行整理,用投影仪或幻灯片进行演示)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
⑵ 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
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幻灯片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幻灯片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幻灯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幻灯片6: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第三步: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⑴ 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回答要求: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 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 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组把我抱在怀中的图片)
③ 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识字的图片)
④ 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海伦和莎莉文小姐在树上的图片)
⑤ 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紧紧搂住海伦的图片)
⑵ 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
问题1:
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问题2:
同学们,“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
(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学习“怀”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灯片展示)
挫折:将“杯”和“水”混为一谈(不能分清“杯”和“水”)
总结: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第四步:
探究与讨论:莎莉文小姐应该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重点写“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三个部分呢?
同学们,当海伦回忆起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伦在回忆“老师”给自己的帮助时,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认为莎莉文教给海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的依靠;
爱让我们变得崇高,人类因爱而伟大……开放式命题,根据学生回答恰当引导既可。
老师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第五步:
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让我们一起说!(做春节晚会的手语:我爱你)
(背景音乐:刘欢《重头再来》徐徐响起)
作业:
1、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再塑生命优质课教案篇十
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 繁衍(yan3) 迁徙(xi3)觅食(mi) 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 小憩(qi4) 遨游(ao2)花团锦簇(cu4) 冥思遐想(xia2)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